道教鬼神的律法:《女青鬼律》

《女青鬼律》是早期道經之一,撰人不詳,撰作年代一般認為在魏晉時期,原為八卷,今本存六卷,收在《正統道藏》洞神部戒律類。其文本以“律”為名,強調對鬼神行為的約束與規范,文中錄入了諸鬼的姓名、特性及治鬼方法,又假托太上老君賜張天師以敕鬼法而傳于世人,是早期天師道的重要道典之一,也影響了后世許多道教文獻。
書名釋義
《女青鬼律》不僅有“禁鬼”的內容,在卷三中還提及了二十二條道教禁忌,屬“禁人”的內容,且《道藏》將其歸入戒律類,文中也多次勸解善男善女遵守此律,可見其是通過勸人守禁戒以避免冒犯諸鬼來約束人的行為和道德。
女青對于“女青”的含義有多種說法,一種認為女青是道教早期的某位神仙,是三清的使者。根據《女青鬼律》中“大道律,女青所傳”之句,能推斷《女青鬼律》是太上老君所制定,由女青傳述世人,因此女青既是道教大神的使者,又掌管玄都中宮鬼律,具有威震萬鬼的能力,是驅逐眾鬼的天神
在另一部道典《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誡拔罪妙縫》也是以“太玄女青”的名義傳述元始天尊的法旨,并且三元官府及其神君仙官的名稱也由“太玄女青”設置和掌管,每年三元日還率領三官及其部下考校人間功過,論定生死福罪,這里可以看出“女青”是元始天尊的使者,且有著崇高的地位。另一種認為,“女青”是機構、處所,是玄都的宮廷或朝廷,又指代律令或律典。此類說法是基于第一種說法而產生,認為女青如果是神仙,那統領的仙官太多,權利太大,且在道教神仙譜中甚是少見,故認為“女青”乃是某種神仙機構。
鬼律道教正一派注重驅邪除魔,故“鬼律”一詞主要出現在正一派的律法經典之中?!肮砺伞钡亩x可以認為是對為禍人間鬼怪的處罰。在《道教義樞》中就提到“律者,終出戒中,無更別目,多論罪報刑憲之科,如天師制鬼,玄都女青等律。具斯則戒主于因,律主于果,以戒論防惡,律論止罪故也”?!杜喙砺伞分须m未提及對鬼怪的處罰律文,但已有對鬼依律處罰的思想,且該書本已不全,在遺失的篇章中未必沒有提及律文,如《上清骨髓靈文鬼律》中引《女青鬼律》稱“當天圓三匝,則若世之有流竄也”,這句說的就是對鬼怪進行流放的處罰,但這一句卻不見于現今版本。

核心內容
《女青鬼律》六卷本中,卷一、卷二、卷四羅列了的鬼神之名;卷三、卷五稍有涉及到的戒律內容,此鬼律敘述眾鬼、鬼主居處,姓名及神通、危害,勸眾人嚴守禁戒以免冒犯諸鬼,核心邏輯為“知鬼名則制鬼,守正道則御神”。
末世觀和太平思想《女青鬼律》開篇就設立了一種劫難快要來臨的“末世”主題,先是提到了天地初開時候的男孝女貞、君禮臣忠的理想世界,之后因為人變得鬼黠,“不信大道”變成了惡鬼漫布、瘟疫蔓延、猛獸毒蟲肆虐的現世。以鬼怪作祟導致民受災為由,假托太上老君之口敕張天師以“鬼律”,通過呼鬼名、念咒語驅鬼,從而免去災禍,得到救贖。卷三強調救贖個人,卷四強調救贖社會,卷五、卷六則描繪了現世的災厄,以此讓人產生緊迫和消極感。
其實,文中的“末世”映照在現實,指的是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文中提及的“寇賊充斥,洿辱中華”指的侵入中原的少數民族,故《女青規律》所體現的是兩晉末世社會的景象。當然,和伊斯蘭教、基督教等宗教一樣,該文最后也講述了在“末世”后會迎來“太平期”,但是要度過這個階段則需要成為“種民”。
種民思想種民是道教術語,是指謹慎忠厚、積有善行可以修煉成真的人。“種民”是早期道教發展教民的方式,是對得道者的特殊稱呼,《女青鬼律》中就多次提到“種民”,并勸導世人揚善止惡,方可度過“末世”(即永嘉之亂),表現了其濟世度人的思想。
鬼神觀《女青鬼律》中收錄鬼名329個,其呼喚鬼名以制之的方法,與古代少數民族的“巫術”十分相似,且書中收錄的鬼名也有少數民族的名字,這也可以看出該文有著濃厚的“巫術”思想?!杜喙砺伞分兴浿碛兄煌念愋?,有傳統靈魂信仰有關的鬼,有先民自然崇拜有關的鬼,也有體現當時社會生產生活有關的鬼等等。它并沒有以我們常見的“人死為鬼”的觀念說明鬼類,更多提及的是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并教以鬼名術克劾,其目的是為了保證日常生活的無礙,其主旨是維持社會生活的秩序,通過對可能存在的妨礙進行解釋補充和防治,讓人從觀念和實際生活兩個層面都得到一種保護性的支持。
同時,《女青鬼律》中“神”的概念與“鬼”很接近,他們的介紹也相似,有“亦有官屬”的鬼、有受道所遣的鬼等等。神肯定是正面形象,而鬼是妨礙人家秩序的存在。卷一中提及“道以鬼助神施炁,人畏鬼,不畏神”;卷二提及“不見真神,唯鬼亂人”“去神更遠,去鬼而近”,這說明了該文認為鬼神是兩面一體的。在卷四中提到門神時,說“白日為神福室,暮作鬼”,也就是說造福于人的就是神,害人的就是鬼,當鬼神喪失了它維護日常秩序的功用性,就轉而變成了妨礙,所以才說“不見真神, 唯鬼亂人”。卷四還說“四壁角中鬼,主人夫妻無道,不順陰陽。此鬼白直符,直符白奏事,除人生籍”,這也可以看出神主鬼輔的關系結構。
戒律觀《女青鬼律》中涉及戒律方面的內容集中在卷三22條道民禁忌和卷五尾的13條戒律。第三卷主述戒律內容較為詳細,第五卷只附在卷尾比較簡略;第三卷的偏向于律而第五卷的偏向于戒。而對于犯戒律的懲罰越重則表明戒律越重要,其懲罰皆以“奪算”即削減壽命為懲處。文中二十二條禁忌可以分幾個層次:貪色無道、為禍成亂最為嚴重,殺生、貪財、飲酒食肉等又次之。不按道法修煉、傳法俗人這些道法上的犯禁,懲罰就較為輕些。而行止散漫不當,言語有失就只是兼顧性地小懲。

鬼神名錄(節選)
《女青鬼律》的驅鬼邏輯是呼喚鬼名而制之,同時在各章鬼神名錄后面還會附帶一些其余是方法,如卷一就提到了掐訣念咒等
卷一
高天萬丈鬼:統領百鬼,屬中皇姓系,為天地六方鬼主,居于泰山東南角水道中,是亡魂歸所。此鬼每月上天一次,參與亡魂審判,已存在三萬六千年,與三萬六千神數目相當。南鄉三老鬼(俗名五道鬼):姓車名匿,掌管亡者名冊,考核生者罪孽,居于泰山西北角,有下屬機構。此鬼屬天煞,僅聽命于天界文書。五斗煞鬼,專司殺戮。分別為:北斗三臺招搖大鬼,姓伴名玩;西斗三臺鬼,姓車名球;南斗三臺鬼,姓溟名溫夫;中斗三臺鬼,姓王名咸;東斗三臺鬼,姓角名車。五方兇神鬼,主殺伐。分別是:東方兇神鬼,姓堅名角子;南方兇神鬼,姓精名玉(又名后竹);西方兇神鬼,姓天邪名古子;北方兇神鬼,姓王名精;中央兇神鬼,姓戴名應子。天陰陽三煞鬼:包括天云中元名游行鬼(長三萬六千丈)、天云中游行鬼(名璦子/憘)、天云中二十八宿直煞鬼(名域子),專司害人。五方直符鬼:依方位分屬青帝、白帝、赤帝、黑帝、黃帝,常作祟致六畜死亡,為先人驅使的亡魂。北斗司過鬼:姓昊名還臨子,上下烏衣,身長七千丈,主殺奸邪逆鬼。天帝司過鬼:姓遐反名班子,于人夜靜時竊聽私語,窺探人心,上報天界以定罪。甲子六十日直煞鬼:每日對應一煞鬼,如甲子日鬼名元光,乙丑日鬼名邴彰等。此六十鬼赤發黑衣,無耳無目,飛行千里,專害不孝逆惡之人。若知當日鬼名,即可避其侵害。
卷二
卷二稱千年古木能幻化人形,百年靈石可變為童女,百獸之形皆有對應的鬼怪形態,鬼怪若知其名被識破便會現出原形。
山精之鬼長一尺,名濯肉。木精之鬼,名群天。烏老切。一名式。
石精之鬼,名肉子。于巾切。
虎精之鬼,名健莊子。蛇精之鬼,名石圭。音戚。
狩精之鬼,名大皛子。何鳥切。
猴精之鬼,名馬痢子。側毫切。
狐精之鬼,名迨午。音代。
樹之鬼,名連不智。各勿切。
(不詳敘,看下圖)



卷四
道上將軍名「侯夫」,道下將軍名「逸車」。天上逆鬼名「文延玄」,地下逆鬼名「精子」。此四鬼主掌風雨災禍,若行路突遭狂風暴雨,可呼其名,邪氣自退。古兇鬼名「謹忠世」,逆鬼名「孨耳孨子」(孨音同「臠」)。此二鬼為古墓亡魂或邪巫、惡道所化,常害人作祟。知其名則鬼伏地不動。天正鬼名「迭臥」(迭音同「大結切」),地正鬼名「枔木」(枔音同「琴」)。此二鬼為宅中煞氣所聚,常踞屋梁,夜間禍害家畜。知其名則鬼不敢妄動,反能守護家宅,抵御外邪。申久年、后穆高:此二鬼因建房不合風水而生,見星月顯靈則為兇煞。知其名則鬼不害人。令精華、是補坐:此二鬼依附家中銅錢精魄,或化人形擾亂宅安。呼其名即退。已巴艮、赦姑、殷咎:此三鬼藏于屋角,致夫妻失和、陰陽不調。若鬼名泄露,天神將削其生籍,鬼即伏地。天載、芪向(芪音同「惡注兩切」):此二鬼為門神所化,白日護宅,入夜作祟。人定時分(亥時)于門旁呼其名,擊掌三聲,反手揮動三次,鬼即止惡。斧金木和、鎧鉀粗:此二鬼依附宅院樹木竹林,招引烏鷺邪氣。每夜呼其名三次,七日鬼滅。紫肝方轉(肝音同「喜俱切」,轉音同「陟臠切」)、汰洉(上音「大」,下音「姤」)、塵發:此三鬼為癲狂索命之鬼,穿紅衣烏冠,專攝人魂。知其名則病愈,鬼不敢犯。桑華載、辟氣途付:此二鬼為女子月水之精,貪嗜血氣。女子月事時默念其名,鬼不敢近。鬼身高三尺,穿青衣。語忌、敬遭(敬音同「唯鼻切」):此二鬼為產婦索命鬼。臨產時呼其名,鬼不害人。鬼高三寸三分,穿黑衣。勗精華:此鬼主害田蠶。金進▲(▲音同「百逍力追切」):此鬼為掃除鬼,令人失財。每日清晨向天門呼名三遍,念咒曰。
卷五
五方鬼主與瘟病
天師遣五方鬼主,各統萬鬼誅滅兇惡:
東方青氣鬼主姓劉,名元達,統萬鬼,散播惡風之疾。南方赤氣鬼主姓張,名元伯,統萬鬼,散播熱毒之疾。西方白氣鬼主姓趙,名公明,統萬鬼,散播邪氣侵體之疾。北方黑氣鬼主姓鐘,名士季,統萬鬼,散播霍亂絞痛之疾。中央黃氣鬼主姓史,名文業,統萬鬼,散播惡瘡癰腫之疾。五方瘟鬼:
東方青瘟鬼名「咎遠」;南方赤瘟鬼名「士言」;西方白瘟鬼名「堯」;北方黑瘟鬼名「天遐」;中央黃瘟鬼名「太黃奴」。 七瘟鬼:第六名「誅女」,第七名「伯陵」。瘟鬼親屬:祖父名「梁州」,祖母名「交成」,父名「延年」,母名「出中」。九蠱鬼:釋渠、咎、禮咎、成晏、不釋、烏悟、緣支、育夷、石千。十二月瘟鬼:正月「惟」、二月「腫」、三月「劉」、四月「存」、五月「壘」、六月「」、七月「半」、八月「懷」、九月「農」、十月「卑」、十一月「嬴」、十二月「堅」。十二日瘟鬼:子日「根」、丑日「蕩」、寅日「怡」、卯日「疑」、辰日「厄」、巳日「愛」、午日「悟」、未日「奴長」、申日「未」、酉日「石」、戌日「志」、亥日「憂」。二十四兇鬼:文通(昃時病鬼)、因兌(金精鬼)、倚震(木精鬼)、附離(火精鬼)、托坎(水精鬼)、乘巛(土精鬼)、矯乾(五精鬼)、獲張(游獦鬼)、刃方(血食鬼)、咳蘜(虎狼鬼)、甲子(蛇龍鬼)、勾舉(狐貍鬼)、地殃(黿鼉鬼)、天殃(露死鬼)、真果(傷死鬼)、史蘇煁(獄死鬼)、伏藏(餓死鬼)、逆千(客死鬼)、莞悟千(男傷鬼)、艾赤丹(女傷鬼)、害知(冢訟鬼)、地令(丘丞鬼)、土下侯(墓伯鬼)、二千石(蒙下鬼)。三十六邪鬼:斬死鬼、故死鬼、喪車鬼、天殃鬼、殃注鬼、雌雄鬼、寄死鬼、行客鬼、地殃鬼、天兇鬼、地兇鬼、天殺鬼、地殺鬼、日月玄符鬼、三十六殺鬼、百二十殃注鬼、千殃萬魅鬼、魍魎精邪鬼、迷惑不利鬼、火逆惡注鬼、逆道丑賊鬼、千氣邪精鬼、千二百官逆鬼、萬醫鬼、三官轉逆魅鬼、耳角鬼、土玉鬼、狐貍老精鬼、宅中奸詐鬼、魔邪恐怖鬼、靈林古瘞鬼、光怪鬼、虛耗鬼、離怨鬼、宅冢訟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