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西海岸新區海軍小學舉行“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海洋專家進校園巡講活動

魯網4月23日訊(記者 劉玉娜)近日,青島西海岸新區海軍小學邀請青島貝殼博物館館長助理、品宣部部長蘇飛宇為四年級孩子們進行《小貝殼大世界》的海洋知識講座。本次“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海洋專家進校園巡講活動由劉鳳仙校長主持,基教科宋蕊主任和海軍小學劉洪亮校長參加巡講活動。
古老的貝殼家族

蘇老師帶領孩子們進入奇妙的貝殼世界,這里有“活化石”鸚鵡螺、有“幸運之石”菊石,更有神奇的“貝殼之最”。孩子們在一聲聲驚嘆聲中開啟今天的海洋之旅。

幸運之石----菊石
菊石,因它的表面通常具有類似菊花的線紋而得名。它比恐龍的出現早1.7億年。菊石貝殼的形狀多種多樣,有三角形的、錐形的和旋轉形,以旋轉形的殼為多。
菊石的學名來源于古埃及的阿蒙神,彎卷的綿羊角酷似菊石的貝殼,乃是綿羊神的象征。民間認為菊石可以轉運、行氣,給人帶來好運氣、好風水,因此又稱為“幸運之石”。
活化石----鸚鵡螺
鸚鵡螺已經在地球上經歷了數億年的演變,但外形、習性等變化很小,被稱作海洋中的“活化石”。
鸚鵡螺具卷曲的珍珠似外殼,殼光滑,卷曲,貝殼最大可為26.8厘米。鸚鵡螺有螺旋狀外殼的軟體動物,是現代章魚、烏賊類的親戚。
世界四大名螺


大法螺
大型體層的雌性螺殼可當樂器,貝殼碩大,磨去殼頂,吹之有聲,可做號角用。
螺旋部呈尖錐狀,若磨去殼頂,可吹出響亮的聲音。古代的部族和軍隊用它作為號角。
當蘇老師吹響大法螺以及用大法螺當音箱奏響音樂時,孩子們為對貝殼知識的新發現而歡呼雀躍。
鸚鵡螺
晃動鸚鵡螺,陣陣水流動的聲音傳入耳中;解剖開來,鸚鵡螺獨特的運動方式浮現在眼前。
同學們在蘇老師的介紹中,跟著鸚鵡螺看到了《海底兩萬里》的“鸚鵡螺號”,也走進了李白的“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了解到了鸚鵡螺的文化價值。
萬寶螺
世界上萬寶螺,數量稀少而且難捕捉,收藏、觀賞、裝飾價值一流。整體顏色金黃,尊貴無比,手感光滑而溫潤,數量稀少難捕捉,收藏、觀賞、裝飾價值一流。據民間傳說收藏家中可以招財進寶。
唐冠螺
由于殼口狹長,內、外層都擴張為帽緣狀,使整個螺體的外形就像《西游記》里唐僧所戴的帽子,所以又被稱為“唐冠螺”。


在蘇老師的精彩介紹下,孩子們時而側耳傾聽,時而閉目想象,時而奮筆疾書,努力汲取著老師帶來的震撼與驚喜。

此外,蘇老師還帶領同學們認識了最大的貝類——庫氏硨磲,最毒的貝類——芋螺,最多刺的貝類——維納斯骨螺,數學最好的貝類——車輪螺,最自由的貝類——紫螺,更深入地認識到貝殼作為人類最早的貨幣,其發展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
果真如老師所言:“小小的貝殼,大大的世界。”



本次活動,蘇老師用通俗易懂,幽默風趣的演講讓孩子們了解到貝類作為海洋中最古老、最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其回歸大海可以充分發揮“物物相關”的自然屬性作用,對維護海洋生態系統可持續協調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