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款有難度、投訴不順暢 內容付費不能“一錘子買賣”
128 2025-09-18
九宮格布局的金融方城,在市民眼中是冰冷的幾何體塊,在設計師心中卻是千年營城智慧的現代表達。
廣州國際金融城方城今年5月正式開園。15棟總建筑面積超178萬平方米的高品質樓宇組成“黃金矩陣”,集體釋放招商“最強音”。這片占地僅0.2平方公里的土地,已成為廣州金融濃度最高的區域。
金融方城的設計由何鏡堂院士團隊操刀,呈現“方城曲苑,翠島玉帶”的嶺南特色格局。設計團隊從《周禮·考工記》中汲取靈感,以“九經九緯”的營城布局重現古代都城方正莊重的氣象。
十五棟建筑按“四橫四縱”嚴謹排列,四棟230米摩天大樓錯落其間。建筑立面摒棄了金融區常見的大面積玻璃幕墻,代之以騎樓、剪紙、滿洲窗等嶺南元素,既避免光污染又適應嶺南高溫多雨的氣候。
水元素的運用尤為精妙。北側1500米長的金融水街重現古河涌水系,西北部“引水入城”形成的金鹿湖,托起金融城唯一的湖景公園——翠島公園。水街建筑巧妙融合照壁、雕花玻璃等構件,在虛實之間展現濃郁的嶺南人文風情。
當市民以“何反應堆”調侃金融城建筑群時,折射出的恰是傳統與現代融合的認知代溝。那些被視作“冷卻塔”的幾何體塊,實則是何鏡堂團隊對嶺南文化的當代表達。
何鏡堂的“兩觀三性”設計哲學在此得到完整呈現:建筑需要整體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創作需融合地域性、文化性、時代性。在金融城設計中,他拒絕簡單復制中國元素,而是活化傳統概念,將過去的“方城”底層建筑理念轉化為高層的整體布局。
面對爭議,這位85歲仍奔走在創作一線的建筑大師早有感悟:“建筑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永遠追求一百分,永遠無法做到一百分”。他更強調:“建筑蓋出來是給人家用的,不是給自己欣賞的”。
爭議聲中,金融方城已悄然成為廣州的產業新高地。目前起步區29棟樓宇中12棟已投入使用,進駐企業超5000家,辦公人員約3.14萬。各樓宇在談項目195個,近期擬進駐企業約50家。
傳統金融機構搶灘布局——廣發銀行、農業銀行、太平保險等14家金融機構區域總部已落子方城。科技企業同步聚集,港股上市公司中旭未來(貪玩游戲)攜1.5萬平方米辦公面積入駐匯金中心,知名游戲企業益世界也遷至天財大廈。
地下空間的開發更顯雄心。金融城打造了213萬平方米的地下空間,相當于3.6個花城匯。立體交通網絡讓這里15分鐘直達廣州南站,20分鐘暢達白云機場。
在何鏡堂看來,“建筑的最高境界是文化,文化是建筑的靈魂”。金融城的設計爭議,本質上是中國建筑在全球化浪潮中尋找文化根脈的艱難探索。
這位設計了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建筑師始終堅持:“建筑一定要有深厚的文化根基”。金融城的方整布局呼應著“天圓地方”的宇宙觀,曲水環繞暗合“曲水藏金”的風水智慧,騎樓空間延續著嶺南人遮陽避雨的生活智慧。
當人們在雙子塔上俯瞰珠江龍舟競渡時,嶺南文化的血脈已在鋼筋混凝土中悄然延續。
金融城方城的地下,213萬平方米的商業空間正在生長,規模相當于3.6個花城匯。地面上,嶺南水街的燈籠漸次亮起,木格柵在暮色中投下斑駁光影。
何鏡堂院士曾說:“建筑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當白領們在金鹿湖畔的翠島公園散步時,他們或許不再在意那些被稱為“反應堆”的建筑輪廓。曲水流觴間,嶺南建筑的血脈已在鋼骨玻璃中悄然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