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風水大師之柳木浮舟(風水大師破解妙齡少女失蹤案)
125 2025-09-18
?目錄
01 千年鹽都
02 自貢的特殊貢獻
03 恐龍之鄉
04 中國燈城
05 鹽幫菜
說到自貢,你首先想起的應該是個產鹽的地方,然后聯想到自貢恐龍的故事,再想想,可能會想到自貢燈會的傳說。
沒錯,這就是自貢的三大名片:千年鹽都、恐龍之鄉、中國燈城。還有種說法叫自貢“大三絕”。
有“大三絕”就肯定對應著“小三絕”,這個好像就不熟悉了,你知道嗎?
不急,咱們先聊聊“大三絕”。
我確實有些疑惑,這三絕都八竿子打不著的,怎么在自貢就湊一起了??
01 千年鹽都
最初的自貢實際上就是兩個產鹽區,一個自流井、一個貢井。取兩個鹽井的首字“自、貢”,合并為地名。
自貢的鹽業歷史可以追溯至東漢時期,鼎盛于明清。自貢“因鹽而興”,素有“千年鹽都”之美稱。
自流井就是自己“流”出來的井,是一口鹽泉從巖石裂縫中自然溢出地表,鹽鹵自己從地下冒出來了,所以得名為“自流井”。
真是天上掉金元寶砸到了頭上,想不發財都不行。
“貢井”原來叫“公井”,因所產鹽品質純凈被選為朝廷貢品,加之公、貢同聲共韻,明代嘉靖年間正式改稱為“貢井”。
這一名稱變更不僅體現了這個地方鹽業的經濟地位,也強化了其作為官方鹽政中心的象征意義。?
看來自貢這地方風水肯定極好。這上有成都下有宜賓瀘州,偏偏在這荒丘地帶竟然儲藏著如此多的寶藏。
我還真的去查閱了一些資料,想具體了解點這方面信息,以補充一下我這無知的腦殼。
自貢產鹽的核心原因在于其獨特的地質構造與悠久的鹽業開發歷史?。??
自貢地處四川盆地東南部凹陷地帶,?2億年前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經歷了海侵、海退和高溫蒸發,海水中的鹽分逐漸結晶成鹽層并沉積于地下。?
地質運動使鹽層被埋藏,形成了厚度達數千米的巖鹽礦和鹽鹵資源。而自貢,恰恰好就位于鹽礦最豐富的區域。
本著“靠山吃山”的人類發展進化傳統,自貢鹽業自漢代肇始,歷經了千年摸索積累與開采技術的不斷創新突破,加之?政策機遇?,使自貢鹽業發展迅速,奠定了“鹽都”地位。?
但自貢真正“因鹽設市”是在1939年,那是中國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時期。沿海淪陷,川鹽再次濟楚,增產趕運支援抗戰,為戰時軍需、民食及社會救濟,作出了特殊的、重大的貢獻。
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是中國最早的專業博物館之一,唯一的鹽業科技史博物館。據說是鄧小平1959年倡議創辦的,國家一級博物館。它所寄居的西秦會館也是一處歷史文物,融宮廷建筑與民間建筑風格于一體,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筑的瑰寶。?
雖然我先到燊海井景區實地有了感官體驗,那口鑿成于1835年、深1001.42米、世界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采用傳統沖擊式(頓鉆)鑿井法鑿成,是世界鉆井科技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但踏入鹽業歷史博物館后,看到那一排排一列列、不同時期不同形制不同用途的工具群,以及各個采鹽工序的動態情景模型演繹時,還是感到非常的驚訝和震撼。?
這一方面可能是對采鹽行業不了解,更是對井鹽技術的復雜繁重、歷代鹽工的艱辛勞作、特別是他們的聰明才智、創新能力感到無比欽佩。
有世界唯一一套最完整的中國古代鑿井、修治井工具群,它們種類繁多,構思巧妙,制作精巧,各具神通,默默的述說著中國古代鉆井技術的技藝和水平。
有以“中國最古老的股票”為代表的鹽業契約;有鹽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留存的約據、票據、帳冊、巖口簿,都是鹽史文物中的珍貴文獻。
這一整套中國古代深井鉆鑿技術、采鹵輸鹵技術、天然氣開采和制鹽技術,凝聚著中華民族智慧,走在了當時世界的前列,為人類文明和科學進步,做出了極為卓越的貢獻。
鹽業歷史博物館是個很好的科普、教育基地,也是一個啟迪智慧、激發靈感的好場所。
02 自貢的特殊貢獻
前面說過,自貢是1939年9月1日“因鹽設市”的,那是中國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時期。
沿海鹽場(兩淮、山東等)相繼淪陷,占全國70%以上的海鹽生產被日軍切斷,自貢井鹽成了大后方最主要的食鹽來源。
為加強對自貢鹽場的管理,保障戰時食鹽供應,確保財源重地,通過擴大規模,提高自貢的政治地位,大力增產趕運支援抗戰,發揮了極其重要的戰略作用,被譽為“抗戰鹽都”。?
自貢鹽產量從1938年的12萬噸增至1941年近30萬噸,占全國食鹽總產量的40%以上,供給了全國十分之一人口,緩解了“鹽荒”危機。
八年抗戰中,日軍對自貢鹽場進行了近500架次飛機的"鹽遮斷"專項轟炸。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自貢鹽場累計生產了210萬噸食鹽。
不僅保障軍民食鹽供應,自貢還通過鹽稅增收支援抗戰財政,成為國家支撐長期抗戰的經濟支柱之一。
自貢鹽業自唐代開始征稅,清雍正年間鹽稅超過田賦,至民國時期,自貢鹽稅已高出田賦幾十倍。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實行“戰時鹽專賣制度”—— “鹽稅救國”,自貢鹽稅成為抗戰軍費的重要來源。
據統計,1941—1945年自貢鹽稅收入占全國鹽稅總額約30%,高峰時年稅收超過1億元法幣(相當于當時全國財政收入的1/10),自貢非凡的鹽稅為國家作出了巨大貢獻。
特別要記憶的是,自貢鹽商積極響應“節約獻金救國”號召,踴躍捐款達1.3億法幣,可購買26架戰斗機,創下全國城市獻金最高紀錄。
自貢鹽鹵中富含氯化鋇、硼砂等礦物,戰時被提煉出來用于制造火藥、防毒面具等軍工產品;鹽場天然氣被用于發電和燃料,部分供應重慶等地的兵工廠。
自貢以“一鹽之力”支撐了大后方的民生穩定和抗戰財政,成為中國戰時經濟的一個縮影。
?03 恐龍之鄉
依托鹽業而建的自貢可謂是“含著金湯匙出生”,而它的好運氣還不止于此。
1972年,在自貢大山鋪發現了距今約1.5億年的恐龍化石群,經過先后三次大規模的清理和發掘,在約2800平方米的范圍內,找到恐龍及其它脊椎動物200多個個體、上萬件化石骨骼標本,查明的共有18個屬21個種。
中國是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擁有豐富的恐龍化石資源。“中華恐龍之鄉”稱號是中國地質學界權威機構對四川自貢、山東諸城、廣東河源、云南祿豐、江西省贛州等的官方認可。
自貢是侏羅紀“恐龍之鄉”,出土的劍龍類化石填補了侏羅紀中期演化鏈的空白。?
自貢的恐龍化石以數量巨大、種類眾多、埋藏集中、完整度高、保存完好而著稱。館藏化石骨骼達10萬塊,包括天府峨眉龍、李氏蜀龍、太白華陽龍等多種恐龍化石。
自貢恐龍博物館1987年建成開放,是中國首座直接在恐龍化石埋藏遺址上建設的博物館,與美國國立恐龍公園、加拿大恐龍公園齊名,合稱為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
印象深刻的是,館內的化石埋藏廳非常壯觀,被譽為“恐龍公墓”。眾多的動物遺骸,酷似慘遭殺戮后被“活埋“的“萬龍坑“。這是世界上可供觀覽的最大規模的化石埋藏現場,化石富集程度為世界之最。?
據說,在已發掘出來的200多個個體中有40多具完整率在60%以上的骨架,完整率在80%以上的骨架有10多具。這在世界古脊椎動物中非常難得,具有極高的價值。
除保存完好的恐龍外,還有恐龍皮膚、恐龍蛋、恐龍足跡、恐龍尾錘等稀有的遺跡化石,以及翼龍、蛇頸龍、鱷、魚、龜、桫欏、銀杏等許多與恐龍同時代的動物和植物化石。很多是具有重要科學價值的世界級珍品,是一個“侏羅紀動物寶庫”。
館內設有“恐龍探秘館”,通過科學性與趣味性結合的展陳設計,為有興趣的觀眾提供沉浸式科普體驗。
自貢恐龍博物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錄入了《世界遺產名錄》,對保護工作進行監督指導。
同時,與中國地質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合作,在教育科研及公眾科普等方面,推動古生物學研究與傳播。
04 中國燈城
既有井鹽,又有恐龍化石,自貢真是個難得的風水寶地。大自然的饋贈,讓自貢迅速發展了起來。但那彩燈又是什么緣故呢?
全國有燈會的地方很多,為什么自貢的燈會獲得了如此高的地位??
南京秦淮燈會以歷史悠久著稱,上海豫園燈會側重在策展和設計創新,西安城墻燈會以燈彩講述文物背后的文化故事,而自貢燈會是以工藝精湛見長。
自貢建市雖晚,可當地的燈會風俗卻源遠流長,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國家級非遺項目。
漢代開始有了防風燈籠,具備了室外放燈條件。漢明帝劉莊為推尊佛教,敕令正月十五日夜特許馳禁,燃燈放夜,象征佛教學說大放光明,這是元宵燈會的前身。
南北朝時,元宵燈會已具雛形;到隋煬帝時更成為了盛大的會節;至清代有“獅燈場市”、“燈竿節”、“提燈會”等燈會活動,富有濃郁的地方風情和民間色彩。
到二十世紀初,逐漸衍展為相對固定內涵、在特定時段進行、有一定傳承線路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動。
不得不佩服自貢人的獨特眼光,這也許就是“風水寶地出俊才”的體現。1964年,自貢市舉辦了建國后的首屆春節燈會。
那可是剛剛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的中國,經濟落后,人民生活還很貧困。在物質生活如此低下的時刻,自貢人卻開始了精神生活的追求。
至2025年,自貢已成功舉辦了31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燈會規模由小變大,工藝由粗至精,燈具工藝從個體到群體,從靜態到聯動,布局從平面到立體?。?
自貢燈會以元宵節燈會最為著名,場面宏大,燈彩豐富異常。氣勢之磅礴,燈組之奇巧,地方風情之濃烈,在國內外都堪稱首屆一指。
在漫長的歲月里,無數自貢彩燈人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艱辛勞作,發明和創造了數以萬計的彩燈精品。
按類型分主要包括工藝燈、座燈、組燈幾種,表現民間傳統、古典名著、神話故事等內容,具有大型、群體、聯動的特點。
燈彩構思巧妙,制作精細,用料獨特,瓷器餐具、玻璃瓶、蠶繭、細竹篾、扎染、絲綢等等生活用品,均可用作燈彩的原材料。
將傳統制作技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融聲/光/形/色/動態于一體,匯喜慶/吉祥/典雅于一身。宏大的規模、壯麗的場面、精巧的工藝、迷人的聲色,使自貢燈會成為中國最富吸引力、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項民俗活動。?
自貢燈會久負盛名,是與哈爾濱冰燈南北交相輝映、具有代表性的燈會,享有“天下第一燈”、“中國燈城”的美譽。
燈會的發展,也催生和帶動了自貢彩燈文化產業的形成和發展。1987年起引入經貿交易會機制,將傳統彩燈與現代貿易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品牌??。
自貢“中國彩燈博物館”是中國乃至世界唯一一座關于彩燈文化的專業國有博物館,國家二級博物館。1994年建成開放,是彩燈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的專門機構,也是“南國燈城”形象的重要標志。?
博物館館體外形就像一組大型宮燈建筑群。墻面上圓形、棱形燈窗,宮燈形角窗,構思巧妙;白色基調墻面與棗紅色鋁合金門窗、藍色玻璃,色彩和諧,高雅別致。
最出彩的是彩燈制作技藝廳和彩燈精品廳,有歷屆燈會的獲獎彩燈精品,有北京宮燈、潮州花燈、蘇州鳳舟燈、秦淮荷花燈、佛山竹芯燈、泉州紙板無骨花燈等等重要藏品。
如今在自貢,每一盞燈都是“行走的博物館”,承載著歷史文化密碼。用彩燈語言講好中國故事,打造全新的沉浸式演繹道具。
05 鹽幫菜
自貢擁有井鹽文化、恐龍文化、燈會文化,還有“美食之府”的美譽,是吃貨們心中的"天堂"。
自貢“鹽幫菜”是川菜的重要分支,與成都“上河幫”、重慶“下河幫”并列為川菜三大流派。都是川菜的代表,但鹽幫菜更“野”、更“猛”。
自貢井鹽在明清時期發展鼎盛,伴隨著鹽業經濟的繁榮,帶動了飲食業的大發展。
鹽商們富甲一方,追求奢華飲食,講究用料精細、工藝復雜;鹽工們數以萬計,需要重口味下飯,偏愛重油重辣、經濟實惠,兩者結合催生出了鹽幫菜。?
鹽幫菜以麻辣鮮香、味濃味厚、烹飪精細為特色,兼具“鹽商菜”的精致和“鹽工菜”的豪放,成為了飲食文化中獨具風味的一派。
代表菜品有:水煮牛肉、火爆雙脆;冷吃兔、火邊子牛肉。
自貢地處川南,盛產兔、蛙、鱔魚等獨特食材,衍生出兔肉宴、牛佛烘肘等特色菜。
因鹽業發達,自貢廚師都深諳鹽的運用,擅長以泡椒、泡姜、酸菜提味,如泡椒鱔魚、酸菜魚。
烹飪技法也多種多樣,急火快炒、重油麻辣、涼菜熱做、干煸等。
抗戰時期,自貢鹽業支撐著大后方經濟,鹽幫菜也隨之傳播至云南、貴州等地,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附:自貢小三絕
1、自貢剪紙:始于明清,質樸豐潤、清新明快,拙中帶巧,情趣生動。
2、自貢龔扇:中國四大名扇之一,以竹絲編織技藝聞名。始于十九世紀末,編織工藝代代相傳,傳經五代。
3、自貢扎染:古稱“蜀纈”,起源于秦漢,唐代曾作為宮廷貢品。以獨特的扎染工藝和千年歷史文化著稱,是享譽中外的藍印花布品種。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