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醫療亂象專項整治行動正式啟動
168 2025-09-21
早在明朝,梅州城北的玉水村已經是廣東梅州到江西贛州的古驛道經過的地方,交通方便,南來北往的人不少,村里設有驛站、官倉等,清朝初期還增加了當鋪、武館等,因而十分熱鬧。最多時有十多個姓氏的人在玉水村安家落戶,如今只剩下朱、李、丘、何四姓,九成以上的人都姓朱,這是什么原因呢?
玉水村里流傳著玉水朱氏二世祖年輕時拿金面盆給地理師洗腳,被東家劉氏暴打一頓,卻因禍得福的傳說故事。
傳說明朝正德年間,寧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造反,皇帝為嚴懲寧王,欲株連九族,家在梅州西陽鎮某村的朱氏族人擔心被波及。有人提前得到消息,朱氏族人連夜倉皇逃命,其中有位年輕小伙(玉水村朱氏二世祖)逃到玉水村,被劉氏收留,隱姓埋名做起了長工。
小朱白天幫東家劉氏養鴨,早晚侍候劉氏長者。有一次,劉氏請了一個風水先生幫忙尋找風水寶地以安葬先輩遺骨(客家地區一向流行二次安葬)。劉氏帶風水先生上山尋找風水寶地,叫小朱一同前往。小朱一路披荊斬棘,不辭辛苦,晚上回到劉屋,除了侍候劉氏長者外,還要燒熱水給風水先生泡腳以緩解疲勞。
小朱每天干完所有的活,就回鴨寮(今富版堂所在地)過夜。風水先生把這些看在眼里,心里十分同情這位吃苦耐勞的年輕人。
有一天,小朱用劉氏長者專用的金面盆(實際可能是銅面盆)裝水給風水先生洗臉、泡腳,劉氏長者發現后十分生氣,便狠狠地打了小朱。風水先生看到小朱被打得身上紅一塊紫一塊,十分可憐。當晚,風水先生便去鴨寮安慰小朱,看到小朱父母的遺骨存放在鴨寮內,便指點他將父母的骸骨暫時寄放到鴨寮不遠處的低陂屋右側的人形陽墓穴(今玉水朱氏始祖公墓地原址,公路上面的山坳里,周圍有柚子樹,正前方有大楓樹),另選吉日安葬。日后有錢后可在鴨寮建屋娶妻生子。還說,三五年后,劉姓人會連夜搬走。
果然,幾年后的某一天,玉水村的官倉(官方糧倉,今倉樓堂所在地)發生火災,劉屋(今田心堂所在地)一夜之間人去樓空。
劉姓人全部搬走后,小朱住在鴨寮里,白天繼續養鴨生蛋。據說,自那以后,朱氏二世祖養的鴨子生的幾乎都是雙黃蛋。當時玉水村地理位置優越,小朱頭腦靈活,加上吃苦耐勞,慢慢有了積蓄,便選擇吉日在低陂附近的人形陽墓穴安葬了父母的骸骨。然后娶妻,連生三子,逐漸人丁興旺。
玉水村原來有十多個姓氏,奇怪的是,自那以后,面向玉水村朱氏始祖墓的所有其它姓氏的人都先后離開了玉水村。現在玉水村剩下丘氏、何氏、李氏3個姓氏不足百人,其它人都是朱氏后裔。
如今,朱氏后裔不僅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外地后裔遠遠超過玉水村和梅城的總人數。印尼、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澳大利亞、毛里求斯、美國、法國、加拿大等地的玉水村朱氏后裔也遠遠超過梅州本地。在世的朱氏后裔中,政府官員、科學家、富商都有不少。
玉水村地方有限,人多了以后,為了生存,不得不向外發展,因而國內外的玉水朱氏后裔總人數已超過玉水村和梅城總人數的幾十倍。
據說,玉水村朱氏是宋朝著名教育家朱熹的后裔。玉水朱氏的發展,是遺傳因素、自身努力、環境因素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
至于風水對玉水朱氏的發展有沒有影響,筆者在此不做判斷,歡迎讀者朋友在文章下面留言評論,提出自己的觀點看法。
溫馨提示:本文敘述的玉水村朱氏先祖的傳說故事沒有文字記載,只是玉水村民口口相傳,本人聽到幾個人口述的版本之間有一定的出入,與玉水村族譜記載的情況也有矛盾。由此可見,傳說經過五百年的流傳和傳播者的不斷加工,與實際情況已經有了較大的出入,真真假假較難分辨,作為茶余飯后閑談的話題還好,如果全部當真,你就上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