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圖掌握五運六氣選藥
小編導讀
五運六氣理論認為,藥物食物均有其各自的氣味特點和陰陽屬性,因而才具有不同的治療作用,例如,《素問·至真要大論》云:“氣味有薄厚,性用有躁靜,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淺深。”今天我們通過6張圖表學習臨床如何根據五運六氣進行氣味用藥。
01藥食氣味分陰陽
五運六氣理論對藥物氣味是根據藥物的質地、性質、作用趨勢來劃分的,偏于氣的藥物是指藥性偏于溫熱、作用向上向外的藥物,偏于味的藥物是指藥性偏于涼潤、作用向下向內的藥物。
中藥的氣味不同,其陰陽屬性亦異,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陽為氣,陰為味……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味厚者為陰,薄為陰之陽;氣厚者為陽,薄為陽之陰。味厚則泄,薄則通;氣薄則發泄,厚則發熱。”因藥物的性味不同,其作用也不一樣。寒性之藥可治熱病,熱性之藥可治寒病,涼性之藥可治溫病,溫性藥物可治清冷證。
五味亦有陰陽屬性。《素問·至真要大論》云:“五味陰陽之用何如?岐伯曰: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咸味涌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六者或收或散,或緩或急,或燥或潤,或耎或堅,以所利而行之,調其氣,使其平也。”治療疾病宜根據病情,選用適當性味的藥物。

02藥食氣味各歸其所喜之臟
不同藥物由于性味不同,其作用的部位也不同。《素問·至真要大論》云:“夫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腎。”隨各臟之性應用不同氣味的藥物,可起到調治五臟的作用。
03歲運與氣味用藥
歲運的太過之歲與不及之歲,所用藥食的氣味不同。《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論述了一個六十年甲子周期的歲運、司天在泉氣化物化現象、疾病表現及各歲運藥食氣味之所宜,其云:“甲子、甲午歲,上少陰火,中太宮土運,下陽明金……其化上咸寒,中苦熱,下酸熱,所謂藥食宜也。”即甲子、甲午歲,是土運太過,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上半年氣候偏熱,調治宜以咸味性寒的藥物為主,下半年氣候偏涼偏燥,調治宜以味酸性熱的藥物為主,酸甘化陰可潤燥,熱能勝涼。
歲運是土運太過,濕氣較盛,調治宜以苦味性熱的藥食為主,用苦以瀉熱,用熱以燥濕。見表1。
表1 歲運與氣味用藥表

04司天在泉與氣味用藥
《素問·至真要大論》根據司天之氣、在泉之氣所主之時,制定了相應的氣味用藥法則,其云:“司天之氣,風淫所勝,平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酸瀉之。熱淫所勝,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濕淫所勝,平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濕上甚而熱,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汗為故而止。火淫所勝,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發之,以酸復之,熱淫同。燥淫所勝,平以苦濕,佐以酸辛,以苦下之。寒淫所勝,平以辛熱,佐以甘苦,以咸瀉之。”即根據六氣司天在泉及六氣勝復,決定所用藥食的四氣五味。見表2。
表2 《素問·至真要大論》六氣司天氣味用藥表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根據各年司天之氣的氣候、物候、病候變化確定氣味用藥,指出了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六氣司天之年氣候、物候、病候及該歲運藥食之所宜。如太陽寒水司天之歲,“歲宜苦以燥之溫之”;陽明燥金司天之歲,“歲宜以咸以苦以辛”;少陽相火司天之歲,“歲宜咸辛宜酸”;太陰濕土司天之歲,“歲宜以苦燥之溫之”;少陰君火司天之歲,“歲宜咸以耎之……甚則以苦泄之”;厥陰風木司天之歲,“歲宜以辛調上,以咸調下”。見表3。
表3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六氣司天氣味用藥表

《素問·五常政大論》根據各年在泉之氣的氣候物候變化確定氣味用藥。其云:“少陽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苦酸,其谷蒼丹……太陰在泉,燥毒不生,其味咸,其氣熱,其治甘咸,其谷黅秬。”見表4。
表4 《素問·五常政大論》六氣在泉氣味用藥表

《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諸氣在泉,風淫于內,治以辛涼,佐以苦,以甘緩之,以辛散之。熱淫于內,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濕淫于內,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火淫于內,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發之。燥淫于內,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苦下之。寒淫于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咸瀉之,以辛潤之,以苦堅之。”見表5。
表5 《素問·至真要大論》六氣在泉氣味用藥表

《素問·至真要大論》根據六氣勝復的氣候、物候、病候決定氣味用藥,其云:“厥陰之勝,治以甘清,佐以苦辛,以酸瀉之……太陽之勝,治以甘熱,佐以辛酸,以咸瀉之”;“厥陰之復,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酸瀉之,以甘緩之……太陽之復,治以咸熱,佐以甘辛,以苦堅之。”見表6。
表6 六氣勝復氣味用藥表

《素問·至真要大論》強調不要拘泥于六氣勝復治則,當視具體情況靈活變化,總之要“治諸勝復,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溫者清之,清者溫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潤之,急者緩之,堅者軟之,脆者堅之,衰者補之,強者瀉之,各安其氣,必清必靜,則病氣衰去,歸其所宗,此治之大體也”。
五運六氣入門專著

《五運六氣挈要》
本書首先介紹了五運六氣形成與發展情況,詳述了五運六氣學說的基本內容,重點介紹了五運六氣理論與運用,涉及疾病辨治、瘟疫防治、方劑應用及醫案舉例等,最后附有《黃帝內經》運氣九篇原文及簡注,以便讀者深入學習。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五運六氣挈要》(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蘇穎編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推薦發表,封面圖片來源于攝圖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