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山邊這個村建個鐵塔,能上能下,不知是個什么講究
周末瞎轉,就轉到了湯峪。這次沿著湯峪河的河堤路走,沒有走高堡,結果發現不少有意思的地方。

看著牌子寫著尖角村,不知道這個是什么地形。
這是河堤路邊的一個村子,從外面看整個村子應該規劃過,一面臨水,一面靠原,房子密密麻麻,看著人煙稠密。

接著走,前面一個村子吸引我,準確的說是村子里的一個鐵塔吸引了我,高聳的塔身四面鏤空,像是沒有完工的框架樓,既傳統又現代。

路邊的標牌寫著疙瘩村。
村名應該和地勢有關系,疙瘩就是四面低中間高。前面的尖角村名字應該也是和地勢有關系。

進村轉轉,看到鐵塔就在村邊,村容村貌很整潔。墻上有壁畫,路邊有雕塑,加上各種小景觀,這就是“美麗鄉村”建設。

“美麗鄉村”建設確實讓很多地方的村容村貌發生很大的變化。

現在的農村沒有牛羊雞鴨,更沒有豬圈墳堆,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加上道路下水基礎設施的建設,鄉村確實越來越美麗了。
到了塔下面,看見一個牌子上寫著“崇德塔”,旁邊也沒有給這個塔的說明。

靜靜的塔下沒有人,塔倒是可以拾級而上。一層一層,共七層,我們就這樣上來了。
中國建筑有建塔的傳統,除了和宗教有關的塔之外,大多是和風水有關,當然塔建成之后,附帶就又觀光的作用。

風水塔的選址很講究,按照不同的功能,方位都是不一樣的,像這座崇德塔建在村邊這個方位,肯定是有些說法的。

不過,我沒有碰到一個懂行的人,只是知道上去看看風景罷了。
疙瘩村和旁邊的塘子村尖角村連接著,據說現在和代寨村石坡村合成了一個新的村子叫做河東村。

站在鐵塔最上面,視野很好,遠處的湯峪街道、東峰山,乃至巍巍群山一一再望;近處的疙瘩村民房,蜿蜒而流的湯峪河都在眼前。
吹沐著習習涼風,在幾十米高的鐵塔上,真是愜意。

下來在村里轉轉,一步一美景,一步一文化。有文化禮堂,有色彩鮮明的3D畫別具一格。
看介紹說圪塔村建設文化廣場六個,分別取名為孝德、誠信、尚德、載德、忠義、崇德,確實不錯。

最新的消息是河東村成功入選2023年陜西省鄉村旅游示范村,這一方面和這個村的地理資源有關系,另一方面也確實是建設的不錯。

村子毗鄰有著“大唐三湯”之首石門湯泉的所在地,交通便利,風景秀美,山清水秀,植被茂盛,不說發展旅游,就是村民自己住著,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這幾年胡亂走,看到很多地方都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還是有些感慨的。

搞農業不掙錢,搞旅游能掙錢,很多地方都整合文化歷史這些人文資源,依托山水等自然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確實很賣力氣。

我倒是覺得“掙錢不掙錢,圖個肚肚圓”,美麗鄉村建設不是給外人看的,更多的是村民要享受。
就像是這些村子,外來的人轉轉看看就走了,村民可是人老幾輩子都要住下去的。

我去的時間是周末的中午,本村街道少有人在,不知道大家都忙啥。
再見了,美麗的疙瘩村。
信步荒野,訪路探幽,鄉俗俚語,負暄問道。走向山林鄉野,探索身邊美景,感受民情風俗。歡迎關注,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