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間,風水大師看到新娘身上有佛光,說道:我要借新娘一用
93 2025-09-21
風水學中的“理”,固然有“道理”的含義,但更深層的意涵在于“依理調理”。這里的“理”,動詞屬性更為突出,核心便是“理氣”——通過特定方法梳理、調和環境中的氣場。
“理氣”包含“望氣”與“調氣”兩個關鍵步驟。
首先是望氣,即觀察標的物或特定地點周邊的山川河流、地形地貌,勘察并確定此處氣場的吉兇狀態。
在此基礎上,進入調氣階段:根據周圍環境的氣場狀態,調整標的物及附屬建筑的主次、大小與分布,或結合實際情況增設納吉避兇的景觀類物象,最終實現“藏風聚氣、趨吉避兇”的效果。
在理氣過程中,各風水門派的具體操作方法雖有差異,但無不運用天地之理數——或憑借經驗直接判斷,或通過羅盤勘測。無論采用何種方式,都會依托陰陽、五行、八卦、干支、飛星等理論系統,推演陰陽氣場的旺衰變化,只是不同門派側重的理論體系有所不同。
理氣的作用在于讓風水的靈魂——“氣”彰顯正向價值。通過理氣,能確定方位吉兇、氣場流轉等關鍵信息,為風水布局和調整提供理論依據,指導我們選擇富有生氣的環境,營造天人合一的氣場,從而達成趨吉避兇的目的。
例如在陽宅風水中,依據氣場狀態確定大門朝向、主房與倉房布局等,可使居住者獲得良好的氣場滋養。
我們探討過風水學中的“氣”與“象”,今天再結合“理”做一下梳理:“氣”是風水的靈魂,是影響人們運勢與健康的能量;“象”是“氣”的外在表現形式,山川形態、光影云霧等皆可視為“象”;而“理”則是通過特定理論和方法推演“氣”的運行規律與旺衰變化,并根據具體情況調整場態的過程。三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我們在學習和應用風水時,必須以哲學思維看待這門學問,既不可過分夸大其在人文環境中的作用,也不能斷然否定其價值——這兩種態度皆不可取。中華文明的古老智慧,向來強調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繼承發展、為我所用。因此,在實踐中一定要結合實際環境與具體情況理解運用,絕不能生搬硬套理論。不同地域、不同時間、不同建筑類型,都需要靈活考量。
如今,有些人將所有家具都生硬劃分為“砂”與“水”,賦予不同擺放位置特定的吉兇含義,這顯然忽略了時代背景。
放置家具,首先要服從房間空間需求:空間高闊處可放高大家具,空間局促處則宜放矮小家具;冰箱本應在廚房,洗衣機自然在洗手間。豈能因擺放位置、方向不符合某些理論,就將家具視為“煞”?這既不符合時代演變,也違背了易道“變易”的核心,實屬生搬硬套、舍本逐末,早已偏離了大道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