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馬注意了,福報足夠,才能萬事皆順,增加福報的7個方法
135 2025-09-21
剛從江蘇鹽城回來,身上的味兒還沒散,鞋上還沾著泥,腦子里全是那十一處景點的畫面。
我其實沒想到自己會去鹽城,地圖上找了半天,還真找到了這么個地方,現(xiàn)實里倒是走了一大圈,感覺挺新鮮。
這趟行程,其實也就是想換個地方透透氣,城市待膩了,總得換點風水。
鹽城這個名字,聽著就有點故事,真下了高鐵,才發(fā)現(xiàn)這地兒很實在,沒啥花里胡哨。
人不算少,季節(jié)也不算熱鬧,路上自駕,省心省力,反正景點離得遠,公交看著就頭疼。
地鐵,想都別想,導航一查,景點和景點中間全是田野,出租車師傅有時候都琢磨半天要不要拉客。
租車才是正解,沒車,別想玩得舒服,鹽城的地兒大,走哪都得靠一臺車。
下了高鐵,先去了鹽城站,這算是我的大本營,站臺上全是拉著行李的人,大家都奔著濕地和丹頂鶴來。
第一步就是租車,沒車就只能在站臺上看風景,景點分得太散,公交根本不靈。
我坐上小車,導航一開,第一站大豐麋鹿保護區(qū),開過去四十多公里,江蘇的路真是拉得開。
大豐麋鹿保護區(qū)名氣不小,進門就得坐觀光車,孩子們一上車就扒著窗戶找麋鹿,麋鹿也不怕人,耳朵一動一動的,看著很悠閑。
有只小麋鹿,跟我對了半天眼,估計它也覺得我挺新鮮,觀光車一圈下來,屁股都快坐麻了,孩子們還嚷著要再來一次。
里面飯不好吃,早點買水和零食,別等餓了才后悔,保護區(qū)出來,導航一轉(zhuǎn),奔著黃海濕地去。
黃海濕地,是我見過最野的地方,風大,腦袋都吹懵了,濕地一大片,天和地連一起,潮水退了,泥灘全露出來,遠遠能看到鳥群。
我沒帶望遠鏡,鳥只能瞎猜,旁邊有大叔扛著長焦鏡頭拍個不停,我手機一拍,全是糊的,蚊子不少,褲腿上全是包,防曬霜和驅(qū)蚊液,真是派上了用場。
走在木棧道上,風吹得腦門發(fā)亮,汗順著脖子流,空氣里有咸味,混著泥土味,聞起來很特別,路邊有賣水的小賣部,老板娘遞過來一瓶冰水,喝下去,涼氣直沖腦袋。
老板娘說,秋天候鳥多,那時候更熱鬧,我點點頭,心里想著下次得帶個望遠鏡。
下一站新四軍紀念館,門口旗子飄著,館里很安靜,志愿者大爺用一口鹽城話給我們講當年新四軍的故事,展廳里東西不少,老照片,實物全有。
有個小孩在玻璃柜前看了半天,一頂老軍帽,盯得老認真了,我隨便轉(zhuǎn)了轉(zhuǎn),心里有點沉甸甸,出來的時候天開始陰了,剛好發(fā)會兒呆。
紀念館外有小攤,賣紀念品的,我買了個鑰匙扣,給自己留個紀念。
鹽鎮(zhèn)水街我是晚上去的,燈一亮,水面上晃晃悠悠,街上全是吃的,奶茶,炸串,糖葫蘆,價格不貴,味道還行,人擠人,拍照的手機舉得老高,隊排得老長。
有家臭豆腐店,生意爆,隊伍一路排到馬路上,有個大哥邊吃邊喊,鹽城的臭豆腐比長沙還好吃,我嘗了一塊,心想這哥們味覺真寬容。
兩邊有手工攤,布娃娃,小掛件,老板娘坐板凳上織毛線,我逛了一圈,最后就買了瓶檸檬水,喝完自己找垃圾桶。
水街夜景挺舒服,人太多,走著走著鞋都被踩掉一次。
第二天去了東臺西溪古鎮(zhèn),古鎮(zhèn)不大,橋和水巷跟江南那些有名的地兒比,沒那么精致,倒是挺隨意,街上沒什么游客,偶爾有背相機的阿姨在找角度。
有家老面館開了幾十年,門口紅紙條寫著今天有魚湯面,趕緊進門,碗里的面湯熱氣騰騰,吃完一身汗,老板說,這邊的人就愛喝鮮湯,天一熱,胃口都靠這碗吊著。
古鎮(zhèn)里還有竹編鋪子,草帽,蒲扇,都是手工的,我摸著竹籃子,老板說能裝雞蛋也能裝零食,我說最多裝點紀念品。
安豐古鎮(zhèn)更冷門,進鎮(zhèn)子沒見幾個游人,老街兩邊的房子帶點舊,巷子里有只黃狗,見我走過,抬抬眼皮,懶得動。
有賣涼皮的小攤,大姐邊搖扇子邊嘮嗑,說這地方夏天熱得人都不想出門,我坐小板凳吃三塊錢一碗的涼皮,邊上是曬太陽的老人,這里沒啥商業(yè)氣息,倒像小時候老家。
拍了幾張老房子的照片,手機里全是灰瓦白墻,準備走的時候,大姐還多給了點涼皮,說路上餓了吃,我拎著塑料袋,心里直樂,這才有人情味。
丹頂鶴濕地生態(tài)區(qū)也去了,沒趕上遷徙季,鶴不多,園區(qū)大,走累了就歇會兒,有家小賣部賣冰棍,孩子們一人一根,吃得滿臉糖水。
我跟旁邊大爺聊兩句,他說,前幾年鶴多,天上能白花花一片,現(xiàn)在少點,不過能看見一只也是運氣,我舉手機拍半天,最后就拍到一只在水邊走的鶴,真有種“千呼萬喚使出來”的勁兒。
又去了九龍口景區(qū),那天天氣不錯,風大,湖面上全是波紋,坐船游湖,水珠濺褲腿上,導游說這里以前是漁村,現(xiàn)在搞旅游,岸上有小廣場,孩子們放風箏,有個小朋友風箏飛得老高,斷了線,掉湖里,大家都笑,小朋友撅嘴,一看就要哭。
九龍口魚湯面也有名,湯鮮,面滑,老店老板娘端上來還提醒我小心刺,一碗下肚,腦門都冒汗。
射陽湖濕地公園更安靜,去的時候快中午,公園里沒幾個人,沿湖邊走,風和鳥叫,有些草還沒割,踩上去軟綿綿,湖邊有大爺釣魚,一根竿子一把椅子,坐得比我穩(wěn)。
我問大爺魚多不多,他說釣魚靠耐心,我坐了一會兒,發(fā)現(xiàn)真沒那份閑心。
公園門口有賣茶葉蛋的小攤,蛋殼裂著縫,香味飄得遠,買了兩個,邊走邊吃,蛋黃糯,咸淡正好。
鹽城博物館選了個午后去,館里冷氣足,外面熱得暈頭轉(zhuǎn)向,進門立馬精神,展廳有鹽業(yè),有濕地,也有革命歷史,最喜歡一組老鹽工的照片,肩挑鹽擔,臉上全是鹽花。
展柜里有老鹽票,我用手機拍下來,小男孩說只在課本里見過,我說這是鹽城的寶貝,逛博物館比逛商場有意思,出來天都涼快了。
最后說說荷蘭花海,這地方春天來應(yīng)該很美,我去的時候花期剛過,地上剩零零星星的花,風一吹全低頭,有阿姨在花田邊拍照,拎著小籃子擺造型,我站在花田邊,看著風車,想著荷蘭郁金香。
雖然沒趕上花期,空氣里還有點花香,算是沒白來。
有人說旅行就得“實誠點,不以成敗論英雄”,我也是,沒吃上最地道的美食,沒拍上最美的鳥,但走下來,收獲不少。
鹽城的美食都藏在街角和老巷子,大豐羊肉湯得早起,越早越鮮,我在老大豐羊肉館喝一碗,湯里全是羊肉塊,老板娘說晚了就沒有了。
魚湯面是早飯標配,阿四魚湯面館味道好,東臺小吃街不擠,魚湯面攤前坐著幾位老人,邊喝湯邊聊天。
射陽大米糕,建湖大餅,本地人嘴里的寶,買了塊大米糕,糯糯的,甜不膩,帶回家當伴手禮。
住宿選市區(qū)連鎖酒店,干凈實惠,晚上還能去水街溜達,景區(qū)旁民宿要提前訂,節(jié)假日別臨時找,不然真只能跟蚊子做伴。
所謂“海景房”,有些其實是灘涂景,訂前多看照片,別光聽名字,鹽城酒店都實在,沒什么噱頭。
夏天來鹽城,防曬霜,帽子,驅(qū)蚊液,必備,濕地蚊子多,褲腿一會兒就一堆紅包,下雨天帶把傘,穿防水鞋,不然泥巴粘鞋底,常用藥,創(chuàng)可貼隨身帶,走累了能頂用。
鹽城適合慢慢玩,不用趕行程,也不用打卡,挑個晴天,騎電動車在鄉(xiāng)間轉(zhuǎn)轉(zhuǎn),路邊稻田和水塘,就是鹽城最有味道的景色。
有的人說鹽城沒啥特別的,我覺得旅行本來就不是為了驚艷誰,更像翻老相冊,每頁都是生活的樣子。
最后給要來的朋友一句話,別只想著打卡和拍照,試試用鼻子聞風,耳朵聽鳥,嘴巴嘗面,有時候最簡單的快樂,就是一碗湯面,一陣海風,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這就是我在鹽城的十一站,走馬觀花也好,慢慢溜達也罷,都是心里最真的鹽味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