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墳邊長竹需遷墳,墳前兩物成富人!財運和祖墳有關系?
151 2025-09-18
黃山市是一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qū)。境內群峰參天,山丘屏列,嶺谷交錯,有深山、山谷,也有盆地、平原,波流清沏,溪水迥環(huán),到處清榮峻茂,水秀山靈,猶如一幅風景優(yōu)美的畫圖。天目山和黃山山脈是我省,也是徽州同浙江、江西省的天然分界嶺。
01.鮑家花園
鮑家花園位于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棠樾村,棠樾為鮑氏家族的聚居地。鮑家花園,原為清乾隆、嘉慶年間著名徽商、鹽法道員鮑啟運的私家花園。她是典型的古徽派園林與徽派盆景相結合的中國私家園林精品,與蘇州拙政園、留園、獅子林和無錫蠡園、梅園齊名,毀于清末太平天國戰(zhàn)爭。現(xiàn)經修復重建,成為我國最大的私家園林和盆景觀賞地。
02.宏村風景區(qū)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縣東北部,村落面積19.11公頃,宏村始建于宏村建于南寧紹熙年間(公元1131年),至今800余年。它背倚黃山余脈羊棧嶺、雷崗山等,地勢較高,常常云蒸霞蔚,時而如潑墨重彩,時而如淡抹寫意,恰似山水長卷,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xiāng)村”。
03.牯牛降風景區(qū)
牯牛降風景區(qū)位于安徽省石臺縣與祁門縣的交界處,古稱“西黃山”,在古代與黃山齊名,是我國著名的旅游風景區(qū)和綜合自然保護區(qū)。牯牛降共分五大景區(qū):主峰景區(qū)、靈山景區(qū)、雙龍谷景區(qū)、龍門景區(qū)、觀音堂景區(qū)。其中前四個皆位于石臺縣境內,觀音堂景區(qū)位于祁門縣境內。
04.古城巖風景區(qū)
古城巖風景區(qū)位于“中國第一狀元縣——休寧”,古城巖風景區(qū)依山傍水,水秀山清,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內涵和秀美的山水風光,古城巖是個古老的地名,始興于三國時期永安元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從隋末著名的汪華起義在此扎寨筑壘,到清咸豐十年,太平軍李世賢將士與曾國藩的湘軍在此展開浴血奮戰(zhàn)。
05.雄村風景區(qū)
雄村坐落于新安江上游漸江的西岸,作為父子尚書、宰相故里,風水極佳。這里環(huán)境優(yōu)美,古樹掩映,山清水秀;這里古跡眾多,底蘊深厚,文風昌盛。雄村的桃花壩、桂花廳、八角亭和竹山書院,彼此映襯,蔚為壯觀。雄村古名洪村,因元末曹姓家族遷入此地,取《曹全碑》“枝分葉布,所在為雄”句,改名為雄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06.太平湖風景區(qū)
太平湖原名陳村水庫,因為它的壩址坐落在涇縣陳村縣,最早興建太平湖時主要用于防洪灌溉,下游的3臺發(fā)電機組達到18萬千瓦時,1970年建成蓄水。它的水源來自黃山、九華山,所以黃山的秀水和九華山的圣水匯聚成這樣一潭具有靈氣的水,經有關衛(wèi)生部門檢測,太平湖的一米以下達到國家直接飲用水的標準,七米以下見底,屬國家一級水質。
07.徽州古城
徽州古城位于安徽黃山市歙縣徽城鎮(zhèn),新安江畔,又名“歙【音She】縣古城”,中國四大古城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徽州府治所在地。徽州古城古街眾多,最重要的莫過于中和街。由府衙廣場入,中和街延伸開去,有最著名的許國石坊八腳牌樓,陶行知紀念館,街的兩側有許多街巷相連。
08.屏山古村
屏山村地處黟縣縣城東北約4km公里處,面積4.7平方公里,已有1100余年歷史,因村莊北面向有山狀如屏風而得名,是黟縣舒氏聚族而居的古村落。屏山村選址極為講究,她山環(huán)水繞,地域開闊,坐落在谷地中,北有屏風山作靠山,南邊有石山作照山。
09.坡山村風景區(qū)
坡山村坐落于安徽黃山歙縣杞梓里鎮(zhèn),距離徽州古城40公里,村莊位于海拔420米的高山上,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空氣清新、山泉水甘洌。山上植被多馬尾松、毛竹、茶樹等品種,村中水口林亦有數(shù)百年歷史的古木銀杏存世。夏季雷陣雨天氣較多,七八月歷史平均氣溫為27.3攝氏度,夏無酷熱等極端天氣,空氣對流較好,樹蔭下常有山風拂面,涼爽愜意。
10.西溪南古村落
西溪南村位于黃山市徽州區(qū),距離巖寺大約5公里,是距今已有1200年歷史的徽州古村落。因該村位于豐樂河南岸,故又稱豐溪、豐南、溪南。西溪南村由后唐始建,經五代、兩宋鼎盛于明清。西溪南吳姓為大姓。村民以農為本,外徙經商,賈富興儒,因儒入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