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4原則:買南、買邊、買三、同時避開這4層,基本上都是好房子
最近和幾個朋友聊買房,發現大家最糾結的不是價格,而是“到底怎么選才不后悔”。
畢竟一套房掏空的可能是全家積蓄,選對了住得舒服,選錯了天天鬧心。

今天就結合身邊人的經驗,嘮嘮我總結的買房4個實在原則,都是咱普通家庭用得上的。
先說“買南”。老一輩總說“坐北朝南”是好風水,其實真不是迷信。

我表姐家買了朝北的房子,冬天屋里冷得像冰窖,開著暖氣還得裹棉襖;夏天又悶又潮,衣服晾三天都不干。
反觀我同事家朝南的戶型,冬天陽光能曬到客廳茶幾,曬得人暖烘烘的,夏天穿堂風一吹,比開空調還舒服。

更實在的是,陽光里的紫外線能殺菌,有娃的家庭尤其需要——我鄰居家娃總愛光腳在地上爬,她家朝南的地板曬得干爽,娃很少鬧濕疹。
再說說“買邊”?,F在小區樓多是一梯四戶,中間戶和邊戶差別可大了。我表弟圖便宜買了中間戶,結果廚房窗戶對著電梯井,白天電梯“?!钡囊宦曧懀床硕寄鼙粐樢惶?;衛生間通風全靠排風扇,稍微不注意就有異味。而我同學的邊戶,南北通透,客廳和臥室都能開窗對流,夏天傍晚站在陽臺上,風“呼呼”往屋里灌,連蚊子都少很多。關鍵邊戶戶型更方正,沒那么多“犄角旮旯”,同樣100平,邊戶能多出2平的實用面積。

然后是“買三”。以前大家覺得兩室一廳夠住,現在可不一樣了。我同事家生了二胎,老人來幫忙帶娃,兩室一廳擠得轉不開身,娃在客廳寫作業,老人在臥室看電視,互相干擾。后來換了三室一廳,大臥室給夫妻,小臥室給倆娃,還能騰一間當老人房,周末來個親戚也有地方住。雖然每個房間小了點,但勝在功能明確,家庭矛盾都少了——畢竟“各有各的空間”,誰都不委屈。
最后得避開4層:一樓、二樓、頂樓和腰線層。

一樓看著便宜,可我表姑住一樓,梅雨季墻皮直掉,晾衣服得掛在防盜網上,還總被樓下行人“圍觀”;二樓更麻煩,有次下大雨,衛生間下水道反水,地板泡得發脹;頂樓夏天熱得像蒸籠,我朋友家頂樓,夏天開空調24小時都不關,電費比房貸還高,冬天又冷得漏風,去年還漏雨修了三次;腰線層看著好看,可那層的窗戶比別的樓層小一圈,采光差不說,腰線縫隙還總積灰,打掃起來累得腰都直不起來。
其實買房沒那么復雜,抓住這幾個原則,再結合自己家的實際需求——比如有老人就別選太高的樓層,有娃就看看周邊學校——基本不會踩大雷。

畢竟房子是要住幾十年的,舒服比“便宜”重要,多花點心思選,以后少點后悔,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