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人是左撇子?別強迫娃改手 大腦可能會“記仇”
8月13日是國際左撇子日
左撇子又稱“左利手”
如果你是用左手寫字、左手吃飯
所有的生活習慣都從左手開始
那么今天
就是屬于你的節日
網友總結左撇子的生活日常
快向你身邊的左撇子求證
喝水:右手拿瓶,左手擰蓋子。
擰毛巾:左手出大部分的力氣,抓住毛巾,左手向外擰,右手向里擰。
背包:肩帶在左,包挎在左,方便左手去取東西,并且從包中取東西時,通常都是右手扶著包,左手伸進去翻。
玩手機:右手持手機,左手劃開屏幕,或者左手關機。
蹺二郎腿:左腿壓到右腿上,換右腿的話,反而不得勁。
為什么有些人是左撇子?
01遺傳因素
荷蘭一個研究團隊利用英國生物樣本庫中超過35萬人的數據進行了基因組篩查,尋找與左右利手相關的、會引起蛋白質改變的罕見遺傳變異。分析中包括了38043名左利手人士和313271名右利手人士。
研究發現,因罕見編碼變異導致的左利手,其遺傳率較低,只有不到1%;但一個編碼微管蛋白的名為TUBB4B的基因,導致在左利手人群中出現罕見編碼變異的可能性,比右利手人群高2.7倍。
盡管尚未發現明確的致左撇子基因,但家族遺傳傾向較為顯著。
02 胎兒期環境
胎兒在子宮內的發育過程中,可能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胎兒的姿勢、子宮內的空間限制等。有研究認為,胎兒若經常接觸到某一側的子宮壁,可能增加出生后使用該側手的傾向。此外,孕期激素分泌也可能對胎兒手部發育方向產生影響。
03 大腦結構與功能差異
人類大腦分為左右半球,多數右撇子的語言和邏輯功能主要由左半球主導,而左撇子的大腦半球分工可能更靈活,甚至出現雙側半球均參與重要功能的情況。這種差異可能在胎兒發育早期就已形成,與大腦神經元的連接模式有關。
04 后天模仿與習慣
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容易受到周圍人的影響。如果家庭或環境中存在左撇子,孩子可能通過模仿逐漸習慣使用左手。此外,早期生活經歷(如喂養方式、玩具擺放位置等)也可能對用手習慣產生影響。
孩子常用左手,要不要糾正?
左撇子不是病,只是一種自然現象,不必強制改用右手。若強制改用右手,會讓左撇子已經建立的大腦優勢半球強制更改,或出現記憶力障礙、注意力障礙、左右混淆等,還可能造成心理創傷。
關于“左撇子”的幾個誤區
1 左撇子更聰明?
這種說法缺乏科學依據。
2021年一項大規模系統綜述整合了70項研究、超過110萬人數據,結論是:左撇子與右撇子的智力水平沒有顯著差異。
2 左撇子壽命更短?
這是一個誤解。
2023年的一項研究指出,早期社會中很多左撇子在童年被迫改用右手,導致老年死亡人群中左撇子的比例被人為壓低。這樣一來,看上去左撇子主要集中在較年輕的死亡者中,才誤導得出了“左撇子更短命”的結論。
因此,“左撇子壽命更短”其實是因歷史文化背景變化而產生的統計錯覺,并非真實的生理差異。
3 左撇子是基因突變的結果?
這是一個片面的說法。
慣用左手的形成是一種“多基因影響+早期發育”模式,而非簡單的基因異常或缺陷。左撇子是人類行為多樣性的一部分,既非“優等變異”,也非“病理異常”,更不是單一基因決定的結果。
4 左撇子更擅長藝術或體育?
這種說法沒有科學依據。
在體育方面,左撇子可能在某些競技體育項目獲得優勢:例如,一項對手球比賽中7米線罰球的分析發現,左撇子選手在某些位置的得分成功率更高,可能是因為守門員更不適應左手進攻。但這種優勢不能泛化為“左撇子更擅長運動”。
5 左撇子更內向或叛逆?
這種說法沒有科學依據。
人們長期以來對左撇子性格有諸多猜測,比如更叛逆、更孤僻、更有攻擊性等。但這些說法多源于文化偏見,而非科學實證。
祝所有左撇子們節日快樂
愿你們用那靈活的左手
書寫不一樣的精彩人生
(央視新聞綜合科普中國、科學辟謠等)
來源: 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