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戶門的“禁忌”?不是迷信是智慧!3種不對的情況及招數學起來
108 2025-09-21
【肺康有道】專欄旨在讓大家更多地了解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及胸部外科手術相關的中、西醫肺康復知識,教患者學會自我管理,還患者一個更暢通的呼吸。
醫學指導:李際強,主任中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大學城醫院綜合三科主任。
2024年甲辰年秋分時節,秋分前后,南北半球晝夜平分,預示著天氣開始轉涼了,到處充滿著肅殺之氣,因為天氣轉涼,草木凋謝,萬物凋零,容易產生燥氣,肺為嬌臟,喜潤惡燥,秋燥就特別容易傷及肺臟,對于平素有慢性肺部疾病的病友,很容易出現急性發作,因此秋天來臨就是老年肺臟健康的第一道關卡。相信朋友們都有很強烈的感覺,就是今年雨水特別多,回潮天也多,中國氣象部門也多次發布暴雨預警,華南地區的降雨較常年增加了78.9%,創造了歷史同期之最,而在疾病方面,今年的流感等“常客”也沒有消減。
2五運六氣——寒濕主調“五運六氣”學說是中醫的精髓之一,是古人總結的氣候物候變化規律。那么,今年甲辰年的五運六氣有什么特點呢?
今年2024年為甲辰年,甲辰年總運氣屬于“土運太過,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在中醫概念中,“土代表濕”,我們都知道土地藏水,土運太過,就是說濕氣過重,土濕的能量場呈現在天地之間,就會容易出現雨水過多。而太陽寒水司天主導上半年的運氣,寒水說明上半年氣候總體偏冷,太陰濕土在泉主導下半年運氣,濕土說明下半年總體偏濕。所以,中醫的運氣學說就解釋了為什么今年會有種種極端的天氣出現。
外界濕氣重,最容易侵犯的就是我們的脾胃,削弱我們的脾腎陽氣,導致脾虛濕盛、脾腎陽虛之證。因此,平素有濕的人更容易出現“腹脹、腹痛、腹瀉,畏寒、痿軟無力、納差”等臨床表現。濕邪泛濫,陽氣不足,上及于肺,則肺臟會出現咳嗽,咯痰清稀等表現,如果還以滋潤之品,則可能會加重濕證。
而在秋分前后,雖然入秋了,天氣可能轉涼,但是,面對今年的濕氣基調,也可能還是會間斷有雨水和濕氣,甚至會出現濕郁久化熱——濕熱的跡象。
3中醫如何預防面對今年甲辰年寒濕的主調,特別是近期還容易出現濕熱蘊結,在秋分前后,我們應該如何從飲食、起居、情志等方面做好預防呢?
1)飲食方面宜清淡,多以“健脾祛濕之品”為主
中秋佳節剛剛過去,大家都有品嘗月餅,月餅多為面粉烤制,餡多為蓮蓉、五仁,含高脂肪、高糖分等,非常滋膩且熱氣,屬于肥甘厚膩之品,容易造濕,阻礙脾胃運化,對于本有脾虛有濕的病友,在今年的寒濕運氣加持下,無疑是雪上加霜。
那么過節期間有些吃貨饞著嘗遍各種月餅,怎么辦?
筆者建議食用后可飲用一些“陳皮山楂水”以消食解膩和溫化痰濕。對于濕熱證為主的朋友,則可以餐后飲用“紅豆薏米湯”或者“綠豆薏米湯”去濕熱之邪。
2)生活起居宜早睡,防止淋雨和長時間吹空調,避免雨天運動
因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天屬于“收”,開始從晝夜平分逐漸進入到晝短夜長,因此我們也要順應自然,不要熬夜晚睡,需要早睡,早睡可以充養我們的陽氣,體表陽氣充足了,寒濕氣就不能侵犯我們的體表。
多雨天氣濕氣重,我們應避免長時間待在戶外,同時避免雨天外出劇烈運動,運動會促使皮膚毛孔打開,濕氣容易從疏松的肌膚腠理入侵人體,加重我們內濕之證。因此,適宜在陽光充足、地表干爽的時候去運動。再有,避免淋雨和長時間吹空調,這兩者均是造成寒濕的最大罪魁禍首。
空調寒氣一方面犯肺,導致發生寒性咳嗽,另一方面傷我們皮膚的陽氣,因脾主肌肉,傷表陽后就會導致脾陽虛,濕氣會夾雜寒氣從我們的肌膚口鼻侵犯人體,進一步加重脾虛癥狀,因此在雨濕和空調環境中,需要適當添加衣物,以防寒保暖,保護肌膚腠理,陽氣充足可以抵御寒濕之氣犯及人體。
3)保持好心情,避免情緒抑郁、煩躁
中醫五行說,肝對應木,脾對應土,肝木會克制脾土,就是肝病會容易導致腸胃病。
在今年脾土太過之年,脾土反而容易侮肝木,導致肝木反被克制,就是說腸胃病反過來也會引起肝病,意為“土濕太盛,容易肝木不升”。這好比平時我們栽花種草,不能過度澆水,倘若澆水過多,泥土長時間水濕,則植物根莖容易腐爛,也就沒有了吸水滋養功能,類比我們肝木也得不到升發。
天人相應,取類比像,肝木得不到升發,在人就表現為肝氣抑郁,氣血不暢,可能就會患肝膽疾病如膽囊炎、膽結石甚至肝惡性腫瘤等,情緒會表現為抑郁寡歡,肝氣郁久則容易化火,肝化火又會犯肺,容易出現胸痛咯血等疾病。因此,在土濕太過的時節,我們要保持好的心情,讓心情舒暢,肝木升發得到加強,這樣才能避免脾土侮肝的癥狀。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多與人談笑,多參與社會活動,多以唱歌、娛樂等方式發泄內在的抑郁情緒,心情好了,胃口自然也好,脾胃健壯,濕氣自然會除。
一起學中醫中醫的五運六氣是古人通過觀天文、察地理而總結的自然界氣候物候周而復始的變化規律,中國有句老話叫“風水輪流轉”,所以自然界的氣候物候也是有規律的輪回變化,古人就把這個變化記錄下來了。五運六氣是中醫“天氣預報員”。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有幾篇關于五運六氣的重要論述,其中《黃帝內經·氣交變大論》提及甲辰年歲土太過之運時說道:“歲土太過,雨濕流行,腎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樂,體重,煩冤。甚則肌肉痿,足痿不收,行善瘛,腳下痛,飲發中滿,食減,四肢不舉。”描述的就是甲辰年歲土太過的氣候、疾病表現,疾病容易出現腹痛、手腳冰冷、心情不佳、肌肉萎縮、腹脹、納差乏力等表現。
如前所論述,今年雨水普遍增多,上半年寒氣重,下半年濕氣重,總體以寒濕證為主,所以養生保健注重溫中健脾祛濕,在秋分之氣,還有一些陽氣被濕氣郁久而化熱的現象,適當可予一些清熱之品。
另外,民間還有一句老話說:“月夕秋分前,必定是災年,月夕秋分后,五谷皆豐收”,今年的中秋節在秋分前,預示著今年的糧食收成比較差,今年的雨水多,極端天氣多,因此糧食作物自然生長不佳,而從今年的五運六氣來分析,這句民間諺語也是不無道理的。所以,在中醫傳統理論思想如五運六氣的指導下,按照天人相應的規律,不但能夠預測氣候的變化,同時也能幫助我們去防治疾病。像今年2024年甲辰年,尤其是中秋、秋分前后,應該按照運氣的特點,多吃健脾祛濕之品,避免滋潤過度,避免寒涼,這樣,我們的五臟六腑就能順應自然得到較好保護。當然,這種情況要根據每個人的體質決定,不能千篇一律。
李際強,主任中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師從晁恩祥國醫大師以及廣東省名中醫劉偉勝教授。
現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熱病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呼吸病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中西醫結合肺康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感染病(熱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肺系病分會委員,中國睡眠研究會睡眠呼吸障礙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胸科疾病學會呼吸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
主要從事中西醫結合老年呼吸病、急危重癥、中西醫結合熱病(感染性疾病)的臨床、科研及教學工作。
【本期作者】
大學城醫院肺康復團隊主要成員出診安排
責任編輯:陳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