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相風水 十二生肖風水功用詳解
105 2025-09-19
挽聯是楹聯的大宗。從使用角度講,挽聯不像名勝聯那樣長久懸掛于景區,也不像婚聯、壽聯那樣展示完了之后予以收藏,一般是用后即焚化,存在時間很短。但聯語往往被編入哀挽錄,一些佳聯被收入聯話等書籍,得以流傳于世。
一、挽人
挽人聯以寄托哀思為主,寧拙勿巧,一般不用雙關、諧音、析字之類特殊的修辭手法。有通用挽聯,可根據對象選用,如《楹聯叢話》所載:
挽妻聯:
春江桃葉鶯啼濕;
夜雨梅花蝶夢寒。
挽親友聯:
事業已歸前輩錄;
典型留與后人看。
稱觴尚憶登堂事;
掛劍難為過墓情。
挽達官聯:
峴山碑墮羊公淚;
浚縣圖留陸子型。
兄挽弟聯:
同氣遽分途,原隰秋風魂不返;
異時誰共被,池塘春草夢難通。
女婿挽岳父聯:
浮白自慚蘇子美;
垂青空憶李文公。
弟子挽師聯:
問字感當年,重謁元亭空灑淚;
傳經珍此地,載瞻絳帳暗摧心。
不難看出,這些挽聯有共同的特點:用典、用律詩句式,顯得端正典雅,適合悼念的氣氛。
當然,從藝術鑒賞的角度,那些個性化的楹聯更有價值。如紀昀挽朱筠聯:
學術各門庭,與子平生無唱和;
交情同骨肉,俾予后死獨傷悲。
紀昀、朱筠這兩位大學者,都是乾隆甲戌(1754)科進士,誼屬同年。他們學術路數不同,但私交很好。這副挽聯把公私兩層關系交代得很清楚,哀悼之情很真摯。
曾國藩挽弟曾國華聯:
歸去來兮,夜月樓臺花萼影;
行不得也,楚天風雨鷓鴣啼。
曾國華是曾國藩的二弟,戰死于三河鎮之役。俗謂鷓鴣鳴聲似“行不得也哥哥”,古人多以之入詩詞。曾國藩用來挽胞弟,可謂貼切。聯語風格婉約凄美。
民國時期,名流撰聯挽名流,是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其中有些出于代筆,但以其名義發布。這類挽聯不僅寄托哀思,還傳遞一些特別的信息。
孫中山挽黃興聯:
常恨隨陸無武,絳灌無文,縱九等論交到古人,此才不易;
試問夷惠誰賢,彭殤誰壽,只十載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
“隨陸無武,絳灌無文”,語出《晉書·劉元海載記》,用古人反襯黃興文武雙全。下聯表達了對戰友先逝的哀痛惋惜之情。
段荃第挽黃興聯,則大用洋典:
創共和似華盛頓,善戰陣似拿破侖,遙遙東西,生見英雄造時勢;
椎祖龍驚博浪沙,造羅馬驚嘉富珥,赫赫聲績,死為人類壯模型。
聯語用四位中外歷史名人來與黃興作比,很切合黃興的功績與地位:華盛頓是美國開國總統,拿破侖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椎祖龍”句指漢代開國功臣張良;嘉富珥,今通譯加富爾,是意大利王國第一任首相,“開國三杰”之一。
易順鼎代擬小鳳仙挽蔡鍔聯,也很切合雙方關系:
萬里南天鵬翼,君正扶搖,那堪憂患余生,萍水姻緣成一夢;
十年北地燕支,自悲淪落,贏得英雄知己,桃花顏色亦千秋。
挽名人聯還可看出一個人的立場觀點。試比較挽孫中山先生的兩副挽聯:
章炳麟挽孫中山聯,將孫氏與洪秀全、朱元璋做比較,彰顯了章氏強烈的“排滿”思想:
洪以甲子滅,公以乙丑殂,六十年間成敗異;
生襲中山稱,死傍孝陵葬,一匡天下古今同。
蔡元培挽孫中山聯,則從孫氏領導人民推翻帝制立意,表達了蔡先生的民主主義立場:
是中國自由神,三民五權,推翻歷史數千年專制之局;
愿吾儕后死者,齊心協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趙元任挽劉半農聯,把歌曲名寫進聯語:
十載奏雙簧,無詞今后難成曲;
數人弱一個,教我如何不想他。
《教我如何不想他》是趙元任和劉半農合作的經典之作,劉作詞,趙譜曲,多年傳唱不衰。聯語中的“他”字移指劉半農。流行歌詞入挽聯,處理不好會顯得輕佻不敬,由于趙劉二人的關系,此聯還是得體的。
直到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知識分子間也還用挽聯這種形式表達悼念。如金岳霖挽林徽因聯:
一身詩意千尋瀑;
萬古人間四月天。
下聯用林徽因詩歌代表作《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語。
除了為個人去世而作的挽聯,也有挽集體的,如抗戰勝利后長沙軍界挽抗日陣亡將士聯:
雪百年恥辱,復萬里山河,秦漢無此雄,宋元無此壯;
寫三楚文章,吊九原將士,風雨為之泣,草木為之悲。
中共中央、八路軍合挽武漢地區三大空戰烈士聯:
為五千年祖國英勇犧牲,功名不朽;
有四百兆同胞艱辛奮斗,勝利可期。
挽聯用白色紙張。在遺體告別儀式上,一般在逝者遺像兩側懸掛主聯,其他楹聯則可以副為單位懸掛在合適的位置,或書寫在花圈的兩條白紙上。
二、自挽
自挽,就是生前為自己所作哀挽文字。陶淵明作《自祭文》、《挽歌》開其端,歷代文人自挽成風,其中以楹聯形式撰寫的稱為自挽聯。挽人聯屬于交際用聯,基調是肅穆哀慟;自挽聯則類似文人抒情小品,多為總結人生,展示豁達與智慧,風格上也較活潑,時有調侃之言。如楊榮緒自挽聯:
一死便成大自在;
他生須略減聰明。
認為死亡是人生的解脫,而此生吃了聰明的虧,下輩子要糊涂一些。與蘇東坡“我被聰明誤一生”同一感慨。
昆明大觀樓長聯作者孫髯寫過不止一副自挽聯,這副最為灑脫:
這回來得忙,名心利心,畢竟糊涂到底;
此番去甚好,詩債酒債,何曾虧負著誰。
清道光年間進士莊俊元七十二歲臨終時自撰挽聯,也別具一格:
一百八晨鐘聲,醒了醒了;
七十二逆旅客,歸歟歸歟。
以死為醒,以人生為逆旅,頗得莊子旨趣。
黃遵憲自挽聯則把藥名都串了進去:
藥是當歸,花宜旋復;
蟲還無恙,鳥莫奈何。
《對聯話·哀挽三》載某人自挽聯,通達灑脫:
既死莫傷心,好料理身后事宜,休弄得七顛八倒;
再來還是我,且撇下生前眷屬,重去尋三黨六親。
另一副自挽聯更讓人忍俊不禁:
百年一剎那,把等閑富貴功名,付之云散;
再來成隔世,是這樣夫妻兒女,切莫雷同。(題額:這回不算)
張元濟自挽聯則表達了生前及見太平之世的欣慰:
好副臭皮囊,為你忙著過九十年,如今可要交卻了;
這般新世界,縱我活不到一百歲,及身已見太平來。
“正經”一點的自挽聯,則總結自己的人生得失,如俞樾自挽聯:
生無補乎時,死無關乎數,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余卷書,流播四方,是亦足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浩浩蕩蕩,數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懷一笑,吾其歸歟!
上聯回顧著述,下聯自述襟懷。
梁同書自挽聯:
讀書十年,作官十年,歸田十年,生有涯,如斯而已;
儒林無傳,循吏無傳,隱逸無傳,死之日,尚何言哉。
畢沅自挽聯:
讀書經世即真儒,遑問他一席名山,千秋竹簡;
學佛成仙皆幻相,終輸我五湖明月,萬樹梅花。
自挽聯不像挽人聯那樣書寫懸掛于靈堂,因而不用考慮篇幅的長短。上舉俞樾自挽聯已屬長聯,而左宗棠自挽聯更長達118字:
倘此日騎鯨西去,七尺軀萎殘荒草,滿腔血灑向空林,為誰來歌騷歌曲,鼓琵琶井畔,掛寶劍枝頭,憑吊枯木秋魂魄,情激千秋,縱令黃土埋予,應呼雄鬼;
喜今朝化鶴東還,一瓣香祝完本性,三身月顯出金身,愿以此為樵為漁,訪鹿友山中,訂鷗盟水上,銷磨錦繡熱心腸,逍遙半世,只怕蒼天厄我,又作勞人。
附帶談一下陵墓聯。陵墓講究風水,因而陵墓聯多從吉地蔭庇后世生發。如聯:
吉人眠吉地;
佳偶奠佳城。(夫妻合葬墓)
依水傍山大福地;
步云攀桂有緣門。
歷史名人陵墓聯,則多用以表達景仰與紀念之意。如大禹陵有乾隆御書楹聯:
績奠九州垂萬世;
統承二帝首三王。
杭州西湖周邊有許多歷史名人墓,如岳墳、張蒼水墓、于謙墓等,均有佳聯陳設。位于西泠橋畔的小小墓,在一個小小的慕才亭里掛了十二副楹聯,成為一大特色。在此選錄幾副:
桃花流水杳然去;
油壁香車不再逢。
金粉六朝,香車何處;
才華一代,青冢猶存。
燈火疏簾,盡有佳人居北里;
笙歌畫舫,獨教芳冢占西泠。
也有些墓聯,因是新修時撰寫陳設,類似挽聯,如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聯:
七十二健兒,酣戰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國子,愁看秋雨濕黃花。